人形机器人,用的哪家处理器?
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处理器供应主要由英伟达(NVIDIA)、英特尔(Intel)两大巨头主导,国产芯片仍处于追赶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外众多人形机器人厂商中,仅有特斯拉具备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其 Dojo 芯片用于 AI 模型训练,FSD 芯片则部署在机器人端侧,负责实时运算与控制。
其余厂商大多依赖外购英特尔、英伟达的芯片搭建算力体系,如优必选 Walker X 采用 Intel i7-8665U (双路,频率 1.9Ghz ) 和 NVIDIA GT1030 显卡(384 核心),宇树科技宇树科技 H1-2 标配 Intel Core i5(平台功能)或 Intel Core i7(用户开发),选配 Intel Core i7 或 Nvidia Jetson Orin NX(最多三块)。
具体应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功能分工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大小脑」通常由不同类型的芯片承担:
「小脑」(运动控制):普遍采用英特尔 CPU,负责机器人的平衡维持、轨迹规划、力控调节等底层运动控制任务,确保动作精准、稳定。
「大脑」(认知决策):主要采用英伟达 GPU,承担环境感知、语音理解、任务规划等高阶认知功能。不过,由于英伟达芯片算力高、价格也相对昂贵,通常仅在旗舰级或高端人形机器人产品中作为可选配置搭载。
作为标配电控与平台功能芯片,Intel Core i5/i7 具备多核心处理能力,i7 通常在核心频率、线程数上优于 i5,可满足机器人基础控制、数据处理及用户开发环境搭建需求,支撑非极致算力的算法运行与系统管理。
而英伟达的芯片产品中,Jetson Orin 系列与 Jetson Orin NX 应用最为广泛。
其中,Jetson Orin 系列包含 7 个架构一致的模组,最高可提供 275 万亿次运算 / 秒(TOPS)的算力,性能是上一代多模态 AI 推理芯片的 8 倍,同时支持高速接口;其配套的软件堆栈包含预训练 AI 模型、参考 AI 工作流及垂直应用框架,能显著加速生成式 AI、边缘 AI 与机器人应用的端到端开发。
Jetson Orin NX 则主打高性价比,最高提供 100TOPS 算力,可并行处理视觉感知、路径规划等复杂 AI 任务,成为中高端机器人的热门选择。
2025 年 8 月 25 日,英伟达进一步发布了专为机器人设计的计算平台——Jetson AGX Thor 开发者套件及量产模块,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正式上市,开发者套件起售价为 3499 美元。
英伟达 CEO 黄仁勋将其称为「推动物理 AI 和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等行业大咖也纷纷认可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实用性。
根据 TrendForce 集邦咨询的最新研究,Jetson Thor 以 Blackwell GPU 和 128GB 存储器为核心,可提供 2070 FP4 TFLOPS 的 AI 算力,是前代 Jetson Orin 的 7.5 倍。
在今年 WRC 2025 大会上,银河通用的人形机器人 Galbot 成为全球首批搭载 Jetson Thor 芯片的产品,现场展现了出色的自主搬箱能力。
银河通用创始人及 CTO 王鹤表示:「包括 NVIDIA 和银河通用在内的所有机器人公司,如今的共同目标都是打造通用机器人。」
内容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星河频率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去登录
相关评论(共0条)
查看更多评论